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从艺四十载,为“戏码头”振声威
来源: 中工网      时间:2023-07-11 09:37:05

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引题)

从艺四十载,为“戏码头”振声威(主题)


(资料图片)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日前,青青弦歌、楚楚动人“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从艺四十周年专场演唱会”作为第十一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的闭幕演出,在武汉剧院上演。演唱会以“梅韵飘香”“百转千唱”“争奇斗艳”“大美楚声”4个单元为构架,勾勒出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的40年从艺生涯。

夏青玲是武汉楚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代表剧目包括《双玉蝉》《潇湘夜雨》《哑女告状》《万里茶道》《向警予》等。

当一曲曲承载荣耀、历经岁月沉淀的歌弦唱响,一个表演更精湛、声腔更动人、情怀更高远的夏青玲,正将楚剧光彩照人的风姿呈现在观众面前。梅花香自苦寒来。夏青玲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凝聚了她多年的汗水和努力。

夏青玲回忆,她的父母喜欢听戏,年幼的她在父母影响下,跟着广播学会了唱一些选段。久而久之,父母发现了她在这方面的天赋,于是将她送往武汉市艺术学校。“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孩进入大城市,在武汉市艺术学校学习喜欢的专业,可见父母为了不埋没我的才华做出了多少努力。”夏青玲说。

夏青玲的学习历程并不顺利。同学们已有基本功,而夏青玲则需要从头开始,坚韧的性格让她勇往直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在武汉市艺术学校的3年,为夏青玲此后走上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青玲刚从武汉市艺术学校毕业来武汉楚剧院实习的时候,一次演完《白蛇传》,她无意间听到一群年轻观众的议论:“这个白素贞嗓子是挺好,可她没能把楚剧唱好听……”这句话像一块重重落下的石头,在夏青玲内心砸出了阵阵波澜。“不好听,是不是我的唱法有问题呢?”究其缘由,她想起,楚剧的旦角过去都是男演员扮演,男旦用的都是大本嗓,如今,女演员还是沿袭大本嗓,那当然不会好听。看来要解决问题的症结,必须改变发声方法。

于是,夏青玲开始了行动:找各流派的专业声乐老师学习科学发声,一年不行,就年复一年;老师调去外地工作了,就再找老师……就这样,历经多年练习,再结合各流派演唱特点,比如将关派的报字、润腔和韵味等进行融合创新,她终于从“不好听”中走了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首演于2006年的楚剧《三月茶香》是夏青玲主演的第一部创作剧目。回忆起当年那段“魔鬼训练”,夏青玲依然记忆犹新,她说:“正式进入排练后,一天3班,18天内完成初排,刚开始完全适应不了。”排练中,她两次受伤,一次脚伤到不能动弹,还有一次肋骨骨折,可当时离公演和录像只有20多天了。她只能咬着牙敷着药包排练,拿掉药包再上台。凭着这一股热忱劲儿,夏青玲靠这部剧捧回了文华表演奖。“当时觉得很痛苦,但现在回头看,是《三月茶香》让我开始学会放下楚剧的程式,用心去塑造年龄跨度大的人物,让我后来演《万里茶道》《向警予》变得更加从容。”夏青玲说。

楚剧为湖北省五大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夏青玲作为传承人,在楚剧的传承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创作和演出之余,夏青玲潜心“传帮带”,坚持为学生开唱腔课,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用汗水和心血栽培后辈、滴灌桃李。

武汉楚剧院另一位梅花奖得主余维刚的快速成长,就得益于这种“老带新”。余维刚常说,被夏青玲带着演戏,有夏青玲搭台子、撑场子,一上台就是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除此之外,夏青玲还不遗余力地举荐青年演员。在《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的第一季中,她推荐了陈晓檬,在第二季中推荐了朱昌敏,她还推荐来自基层的黄陂区楚剧团老旦演员何菲参加了全国青年戏曲邀请赛。夏青玲用心发现有潜力的青年演员,竭力为楚剧发展培养人才,用实际行动推动楚剧发展。

“为楚剧事业的后继有人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我作为武汉楚剧院副院长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作为楚剧人对深爱的戏曲舞台的反哺,对深爱的楚剧事业的回赠。”夏青玲说,40年,春正好、歌未央,自己当更加努力,为楚剧出人出戏,为“戏码头”重振声威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